2023-11-21
非接触无线电能传输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所研究的重中之重,它消除了物理连接的约束,提供了能源的新方式。目前,这一领域的研究集中于三种主要的传输机制:感应耦合、磁耦合谐振和微波无线能量传输。这些技术范围覆盖了从几毫米的极近距离到数千米的远距离传输,并在移动机器人充电、医疗设备以及消费电子产品中拥有广泛的应用潜能。
1、 感应耦合无线能量传输
感应耦合是一种依靠电磁感应进行能量传输的技术,典型应用于电动牙刷和智能手机无线充电。这一机制需要两个紧密相对的线圈:发射端和接收端,它们通过交变磁场相互作用以传递能量。由于传输距离短(通常只有几十毫米)而且对线圈间对齐精度有极高要求,感应耦合被限制在较短距离且定位精确的场合使用。
2、磁耦合谐振无线能量传输
进一步的技术发展带来了磁耦合谐振能量传输方式,它使用共振的信号来加强两线圈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同频谐振线圈可以在几十厘米到几米这样的中等距离内进行能量的有效传输,大幅度超过了感应耦合的传输距离。即使两线圈之间存在物理隔离或者非共轴摆放,交变磁场也能稳定地在它们之间传递能量,可能达到几百甚至几千瓦的传输功率,适用于更灵活和动态的充电环境。
3、微波无线能量传输
对于长距离的能量传输,微波无线传输技术是最为合适的选择。通过将电能转换为微波,再从发送端天线辐射出去,接收端天线可以在远处捕获这些波并转换回电能。尽管这种技术能够实现数公里的无线能量传输,高功率应用与未解决的生物学安全问题限制了其在住宅和医疗领域的应用。
就动态和自主的无线能量传输而言,磁耦合谐振传输技术提供了最大的灵活性和应用潜力,特别是在自动化和机器人充电中。为了实现真正的移动机器人智能化,必须发展该技术使机器人能够自主地在其环境中寻找能量源并完成充电,从而不中断其执行任务的能力。随着能量传输技术的成熟,我们可以期待未来的机器人和其他设备将越来越少依赖于固定的充电基础设施,为其提供更大的自主性和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