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28
水下机器人(ROV/AUV)作为海洋探测、海底工程、水下救援的核心工具,其能源系统正朝着“小型化、长续航、高可靠”方向升级。传统水下充电依赖脐带缆或舱内电池更换,不仅限制活动范围,更增加设备维护复杂度。鲁渝能源推出的水下机器人用无线充电模组,以“微型化设计+深海耐压性能+高效能量传输”三大核心优势,成为水下装备能源升级的关键部件。
技术痛点:小空间与高功率的矛盾
水下机器人内部空间寸土寸金,尤其小型观测级ROV(直径<300mm)对充电模组的体积和重量要求严苛。同时,深海环境下(如3000米水深),设备需承受30MPa水压,传统无线充电模组的磁芯材料与密封结构难以兼顾耐压性与能量传输效率。行业调研显示,超过60%的水下机器人故障源于能源系统,其中充电接口漏水与电池续航不足占比最高。
模组创新:从材料到结构的全维度优化
鲁渝能源水下无线充电模组(型号LYSWCM01)通过以下技术实现突破:
1. 纳米晶合金磁芯应用:采用高饱和磁通密度(Bs>1.2T)的纳米晶带材,磁芯体积较传统铁氧体减少40%,在Φ120mm×30mm尺寸内实现2kW功率输出,功率密度达5.5kW/L;
2. 金属波纹管密封技术:创新采用Inconel 718合金波纹管作为压力补偿元件,实现40℃~85℃宽温工作,水下耐压等级达6000米(60MPa),满足全海深作业需求;
3. 动态阻抗匹配算法:内置MCU实时监测水下介质变化(如水温、盐度),通过可调电容网络补偿线圈耦合系数变化,确保充电效率在80%以上(传统固定参数模组效率波动±15%)。
场景验证:深海探测与工业检测的可靠选择
在某深海热液探测项目中,搭载鲁渝LYSWCM01模组的AUV实现水下基站自主充电,单次下潜作业时间从12小时延长至28小时,数据采集量提升130%;在核电站水下检测场景中,该模组经受住高温(65℃)与放射性水环境考验,连续工作1800小时无故障,较传统充电方式减少90%维护次数。
行业影响:推动水下装备模块化发展
鲁渝能源模组产品经理指出:“标准化与模块化是水下机器人产业的趋势。我们的模组提供CANopen与RS485通信接口,支持即插即用,已与国内10余家水下机器人厂商达成合作。未来将推出微型模组与大功率版本,覆盖从微型观测机器人到重型作业机器人的全场景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