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
复合导航/组合导航原理: 将两种或多种导航技术融合使用,通常以一种为主,其他为辅,以提高系统的鲁棒性、精度和适应性。常见组合: 激光SLAM + 二维码: 激光SLAM实现全局定位和导航,二维码用于关键点(如停靠点、路口)的精确定位校准,消除累积误差。 激光反射板 + 惯性导航: 在激光信号短暂丢失的区域(如经过高大货物下方),利用IMU进行短时航位推算。 视觉SLAM + 激光/IMU: 视觉提供主要定位,激光提供精确距离或IMU提供运动信息辅助。
2025/07
激光反射板导航原理: 在运行环境(墙壁、立柱等)的固定位置安装高反光板(反射板)。AGV顶部的旋转激光扫描器(LIDAR)发射激光束并接收反射板反射回来的信号。通过测量反射板的角度和距离,结合预先存储在AGV中的环境地图(包含所有反射板的精确位置),利用三角定位或SLAM(即时定位与地图构建)算法实时计算出AGV自身的位置和朝向。
2025/07
磁条/磁钉导航原理: 在地面下或地面上铺设磁性材料(磁条或按点阵布置的磁钉)。AGV车体底部安装磁感应传感器(如霍尔传感器)来检测磁场强度和方向,从而跟踪磁条中心线或沿磁钉形成的虚拟路径行驶。
2025/07
企业明确表示,当前智能化部署优先针对高危场景。强调此举首要保障工人安全,避免辐射、一氧化碳中毒等威胁;指出无人矿卡能有效规避边坡垮塌风险。虽然智能化在提升效率(如利源五车联锁系统大幅减少操作人员)的同时,也存在替代人工的可能(1台机器狗替3人,1辆AGV替4-5人),但企业目前主要将其定位为高危岗位的“换人”方案。
2025/07
野外作业中的“电量焦虑”却如影随形——人工更换电池耗时费力,设备长途折返充电效率低下,极端天气下操作更面临风险。如何为这些野外“哨兵”注入持久能量?户外大功率无线充电技术正掀起一场静默而深刻的续航革命。
2025/07
传统“有线充电”或“手动更换电池”模式却成为其“永远在线”愿景的绊脚石——它们依赖人工干预,中断作业流程,降低效率,更违背了“无人化”的初衷。无线充电技术的出现,为无人叉车提供了革命性的“无感续航”解决方案。
2025/07
接触式充电桩经济高效但需维护,无线充电桩安全灵活但成本高,换电柜适合高强度连续作业。选择时需综合考量效率需求、环境限制、自动化程度及成本,现代智能仓库常采用混合策略(如无线+换电)以实现24小时运行。